返回

大秦之说赵姬 第47章 不是曹贼,胜似曹贼!

“既然你携带着家人同行,那么我便坐在车外吧。”

许无忧点头表示赞同,这老头倒是颇为识趣,知道车内有人便主动选择坐在外面。

尽管战国时期的风气相对开放,对于这些细节并不十分在意,但荀子在这方面却是个异类,显得尤为讲究。

这样安排也甚好,毕竟晚上自己还要展开一系列活动呢。

许无忧微微一笑:“老先生真是细心周到,反倒是我疏忽了,还请多多包涵。”

说罢,他伸出手,优雅地示意荀子上车。

荀子则是轻抚白须,嘴角勾起一抹和煦的笑容。

“无妨,老头子我不过是有些固执罢了。”

随后,荀子步履稳重地登上了马车,安坐于车厢前。

许无忧紧随其后,对身旁的典庆吩咐道。

“典庆,启程吧,我们要尽快赶到小圣贤庄。”

“遵命,大人。”

典庆应声答道,随即拉动缰绳,马车缓缓驶向前方。

车厢内,几位女子也听到了外面的动静,但许无忧尚未发话,她们便保持着矜持与端庄,未曾轻举妄动。

马车行驶了一段路程后,荀子低声向许无忧问道。

“小友,关于儒家荀夫子的性恶论,你对此有何看法呢?”

许无忧轻轻摇了摇头,心中却暗自忖度。

他身为一个研习历史之人,对于这些哲学理论早已耳熟能详,岂会轻易被难倒?

“老先生,这正是荀子大师的高明之处所在。”

许无忧坦然直言,毫无掩饰。

“荀子的理念与儒家祖师孔子的性善论有着天壤之别。”

“荀子主张,人与禽兽的差异,并非源自本性的优劣,而在于人类所拥有的选择之力。”

“我们并非因本性中天然具备道德,而是因为我们深知应当秉持道德,故而奋力向善,追求更高境界。”

“依我之见,若要终结世间纷乱,非靠盲目迷信天命轮回的虚幻之力,而应依赖于人们的不懈努力和智慧。”

许无忧目光坚定,仿佛已洞悉世间真理。

“正如七国间广为流传的传闻所述,谁能解开苍龙七宿之谜,谁便能掌握天下之力,一统江山。”

“然而,这些终究只是虚无缥缈的传说罢了,难以令人信服。”

他摇了摇头,对这些荒诞不经的传闻表示了否定。

荀子听后,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

他心中不禁对这位年轻人的见识与智慧感到惊讶,没想到对方竟能如此深入地理解并认同自己的理念。

转眼之间,三日已过,马车载着他们穿过了整个齐国,终于抵达了临海的桑海城。

小圣贤庄坐落于城中,虽身处繁华之地,却自成一派清雅之风,与众不同,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作为儒家学派的领袖之地,庄内书声琅琅,儒雅之风洋溢,给人带来一种庄重而又静谧的感觉。

庄园内部,亭台楼阁与水榭凉亭交相辉映,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各个角落。

竹林掩映下,假山与石桥点缀其间,形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景色宜人至极。

曲折蜿蜒的廊道穿梭其中,溪水潺潺流淌,为这片宁静之地增添了一抹自然的韵律。

此外,庄园内还精心设置了马场、射场等设施,为弟子们提供了优越的学习与锻炼环境,使他们能够全面发展。

而在庄园的最深处,一座巍峨的高峰耸立,劲松挺立,散发着道家独有的韵味。

此刻,一辆装饰华丽的马车静静地驶入桑海城,车内端坐的正是荀子与许无忧二人。

当他们进城时,周围的士卒纷纷鞠躬致敬,毫无任何盘查便直接放行。

这足以彰显出荀子与许无忧在儒道界的崇高地位与威望。

荀子等待着许无忧开口询问,但许无忧却始终保持沉默。

一路上,两人曾热烈交谈,许无忧那独特的后世思想,蕴含着几千年的智慧与积累,让荀子感到既震撼又充满困惑。

他试图理解这些新颖而深邃的观点,但同时又觉得有些难以捉摸。

许无忧的思路非常直白,他主张通过儒家道德教化的熏陶,引导百姓向善,同时辅以法律的严惩手段,彰显帝王的权威。

他期望通过这种方式,使百姓们更加朴实无华,专注于勤劳耕作,而非心怀不满、滋生事端。

然而,对于许无忧的这种观点,荀子并未全盘接受。

在许无忧看来,古代的百姓其实并不惧怕辛劳,只要能够满足基本的温饱需求,家庭和睦,他们便会安于现状,不会轻易挑起事端。

然而,历史上的许多朝代之所以走向衰败,正是因为长时间的内部**,官员与富商勾结,肆意压榨百姓。

这种**现象使得百姓们连最基本的生存权利都难以保障,甚至面临生命危险和家族灾难,最终被迫奋起反抗。

因此,许无忧认为,严酷的刑法不仅应当用于震慑百姓,更应毫不留情地惩治那些贪官污吏和朝中奸臣,以儆效尤。

然而,这一切措施的实施,都离不开一位真正有能力的君王。

而那些空有其名的无能之辈,只会让国家陷入更深的危机之中。

在许无忧与荀子针对学问展开深入探讨之时,连嬴政也按捺不住内心的好奇与崇敬之情。

他轻步踏出马车,亲自向荀子表达敬意,并伴其左右,一同探寻学问。

随后,马车缓缓驶入一条宽阔平坦的大道,大道尽头,儒家圣地小圣贤庄巍然耸立,气势恢宏。

此刻,小圣贤庄的山门大开,两侧站立着众多儒家子弟,他们身着素雅长袍,面容肃穆,神情庄重。

当马车缓缓驶近时,他们纷纷向远方来客致以崇高的敬意,齐声高呼。

“恭迎老师归来!”

这洪亮而庄严的声音,如同天籁之音,在天地之间回荡,令人心神为之一振,仿佛置身于儒家文化的浩渺海洋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儒家子弟并非荀子所赵姬而来。

而是自许无忧和荀子进城之日起,儒家便得知了荀子归来的消息,并特地安排了这场盛大的迎接仪式。

此情此景,让马车内的众人不禁纷纷侧目。

他们不解为何会有如此多的儒家子弟前来迎接。

在马车一侧,荀子傲然挺立,满心期待地盼望着身旁的许无忧能向他表示出应有的敬意。

然而,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荀子渐渐感到有些不耐,于是他不禁偷偷地瞥向许无忧。

却发现后者依旧保持着那份从容自若的神态,脸上挂着一抹淡定的微笑,仿佛早已洞悉了一切。

“哦?”

荀子见状,眉头微挑,显然对许无忧的这份淡定颇感意外。

于是,荀子轻轻地点了点头,抚着长须,用那苍老而有力的声音问道。

“许无忧小友,你似乎对此并无太多惊讶之情,能否向老夫透露一二。”

许无忧闻言,微微侧过身去,眼神中流露出一抹淡淡的笑意。

他轻声说道:“荀夫子,您那深厚的内力,我自竹林之外便已然感知。”

“那内力波动如同海浪般汹涌澎湃,又似潜龙在渊,时刻准备着腾飞而起。”

“这种内力之深厚,绝非寻常之辈所能企及。”

许无忧稍作停顿,随后郑重其事地说道。

“更何况,放眼整个齐国,能够与我内力相媲美的,除了名扬七国的儒家宗师荀况荀夫子之外,恐怕再也找不到第二人了。”

许无忧的笑容中,透露出一丝谦逊与敬意,对于这位享誉盛名的儒家宗师,他始终保持着深深的尊崇之情。

荀况闻言,不禁哑然失笑,轻轻摇头,带着些许无奈地说道:“唉,老夫的确是年事已高,竟然忘记了自己的内力在青年才俊面前已然无法掩藏。”

“昔日,我每每以此深厚内力在青年才俊面前炫耀一番,却未曾料到世间高手如云,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荀子回忆起往昔的峥嵘岁月,心中不禁感慨万千。

想当年,他凭借着浑厚的内力,在江湖中闯下了赫赫威名,无论是同辈的掌门人,还是资深的武林前辈,都对他敬畏有加。

然而,时光荏苒,岁月无情,即便如今他的内力依旧雄厚,却终究难以抵挡岁月的侵蚀。

许无忧目光灼灼地凝视着荀况那饱经风霜的脸庞,一股由衷的敬意油然而生。

他深知,这位儒家宗师虽已步入耄耋之年,但对武学的热爱与执着却从未有丝毫减退。

两人相视而笑,仿佛在这一刻达成了某种心照不宣的默契。

尽管他们之间有着显著的年龄差异,但在武学之路上却有着共同的追求与信仰。

毕竟在路上的时候,二人已经结下了忘年之交。

“啧啧,这年轻人果然非同一般!”

荀子心中暗自思量,但面上却丝毫不露声色。

稍顷,他展臂一笑,缓缓道:“嗯,甚好,实乃老夫疏忽了此事。”

“你竟也未曾提醒老夫,致使老夫此刻陷入这般尴尬之境。”

“哈哈哈哈,荀夫子又何曾向晚辈问及此事呢?”

两人并肩坐于马车之前,言谈举止间流露出一种从容不迫的气度,气氛显得既愉悦又自在,使得路旁的儒家弟子们心中不禁涌起阵阵涟漪。

众弟子们的目光中均透露出惊异之色。

他们生平首次目睹有青年竟能与大儒荀夫子进行如此深入且平等的交流,这实属罕见之事。

随后,马车缓缓驶入庄内,众弟子们亦紧随其后鱼贯而入。

小圣贤庄的大门再度紧闭,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此地规矩森严,大门敞开并非人人可得之殊荣,唯有在荀子公开授课之际,方有众多求学之士得以进入这神圣之地。

不久之后,许无忧等人的住所也已得到妥善安排。

这是一处设计精美、布局合理的庭院。

其间水榭凉亭点缀其间,花香四溢的花园与典雅装饰的房间相映成趣,彰显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居住于此,能令人心旷神怡,感受到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

此外,这座庭院与后山相隔咫尺,环境清幽宁静,远离了尘世的喧嚣。

在后山之巅,一座古朴的草庐矗立其中,这正是荀夫子的居所。

而嬴政在亲身感受到儒家的氛围后,向许无忧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他希望能够与那些普通的儒家学子一同居住在大通铺之中,以便更深入地体验儒家学子的日常生活。

对于嬴政的这一请求,许无忧自然也赞同

能够放下帝王的架子,与普通学子同吃同住,共同学习,这种朴素与谦逊的品质,实在难能可贵。

儒家学子们互相尊重,彼此扶持,共同营造了一个风气纯正的学术氛围。

这里没有后世的杂乱与浮躁,只有儒家学子们孜孜不倦的求学精神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这样的环境,无疑为嬴政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

“典庆,你可在外院择一居室安顿。”

许无忧立于庭院门前,双手背于身后,目送着嬴政与晴儿渐行渐远的身影,言语中流露出不容置疑的决断。

语罢,他轻扬衣袖,步履沉稳地离去,每一步都仿佛瞬间跨越了门户,直至身影完全隐匿于外院的深处。

典庆见状,双手合十,硕大的拳头恭敬地垂于胸前,微微躬身行礼,声音低沉而坚定地应声道:“遵命,大人。”

言毕,他转身放下手中那柄沉甸甸的巨刃,缓缓关闭大门,仿佛也在心中为自己的未来划下了一道明确的界限。

对于典庆的品性,许无忧向来颇为满意。

此人性格沉静内敛,不善言辞,但每当接收到明确的指令时,他总能迅速而坚决地付诸行动,从不拖泥带水。

他天生具备成为忠诚护卫的卓越素质,其坚毅不拔的品性与后世曹操麾下的典韦颇为相似,都是那种能够为了主人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的勇士。

然而,许无忧心中仍存有一丝疑虑。

在古代,姓典的人并不多见,这不禁让他猜想,难道典韦竟是典庆之后裔?

这个想法一旦产生,便如野草般在许无忧的心头疯狂生长,难以抑制。

他开始暗暗留意典庆的言行举止,试图从中寻找更多关于他身世的线索。

然而,许无忧与曹操的喜好截然不同。

曹操偏好于人妻,而许无忧则钟情于绝世佳人,无论何种类型,皆愿纳入怀中,即便仅作收藏亦无不可。

对于初次开发的剑鞘,他亦是喜爱有加,尤其是那美人娇嫩欲滴的脸庞,懵懂而红润,如同含苞待放的花朵。

若是有幸得遇如胡美人般的女子,他更是会令其亲启剑鞘,将那巨阙般的大剑收入其中。

果然,美哉!

谈及赵姬,她那妖娆妩媚之姿堪称极品,犹如窖藏美酒之玉皿,二者交相辉映,更显得相得益彰。

细细品味之下,方能领略其深邃韵味。

而小雪女,则是在每一次演武结束后,她那原本柔嫩且灵活的小蛇头,变得异常勤劳,各处游走。

许无忧在脑海中不断回味着这一切,身着青衫,身姿矫健,轻盈地闪进内院。

此刻的他,宛如春风拂面,带着一丝得意之色,脸上洋溢着满足与幸福。

尽管身边已有三位风华绝代的美人相伴,但许无忧深知,在这广袤无垠的世间,尚有无数女子在翘首以盼。

期盼着自己能够伸出援手,拯救她们于水深火热之中。

$(".noveContent").last().addClass("halfHidden");setTimeout(function(){$(".tips").last().before("点击继续阅读本小说更多精彩内容,接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