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_开局徐家嘲讽_我杀敌升级 第二十九章 权谋暗涌

在乾清宫的暖阁中,李邦华的话音刚落,他的目光看向刑部左侍郎张忻。在尚书徐石麟离京之后,张忻便成了刑部的顶梁柱。

张忻神情凝重,恭敬地行了一礼,语气坚定有力:“陛下,臣已亲临现场勘查。现场一片狼藉,凶手人数众多。死者大多被一刀致命,少数被弓弩射中要害。这些刀口平整,箭矢精准,显然不是普通匪徒所能为。”

他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根据尸体的伤痕,臣推断凶手使用的兵器主要有两种:弓弩和短刀。这些兵器所展现出的技巧,绝非一般歹徒所能比拟。”

张忻说罢,目光转向了一旁的王庭梅。王庭梅随即补充道:“陛下,臣已派遣差役走访附近居民,昨夜虽有狂风,但并无人听闻任何异常动静。由此推断,凶手必定是一伙训练有素、战斗力极强的匪徒。”

然而,崇祯皇帝却显得极不耐烦,挥手打断了王庭梅的话:“朕不想听这些,朕只想知道这起案件与朕遇刺之案是否有牵连?你们究竟何时能够破案?”

面对皇帝的质问,李邦华无奈地叹了口气:“陛下,臣等确实尚未发现确凿的线索……”他的话语中透露出深深的无奈与焦虑。昨夜,巡捕营、锦衣卫、东厂等力量都被调往皇城附近驻守,对于这起案件,他们几乎是最后一个得知的。

“废物!全都是废物!”崇祯皇帝愤怒地咆哮着,一拳砸在龙案之上,震得整个大殿都为之颤抖。他怒不可遏地斥责道:“人被杀了,家也被抢得一干二净,你们竟然连一点线索都没有找到!你们究竟在干什么?”

皇帝的怒吼声如雷霆般在大殿中回荡,吓得王庭梅和张忻连忙跪倒在地,磕头求饶。

李邦华见状,也佝偻着身子跪了下来,他试图平息皇帝的怒火:“陛下息怒。此事事发突然,又恰逢京师戒严之际,三大营、巡捕营、东厂、锦衣卫等力量都集中在皇城附近驻守,城中空虚才让贼人有机可乘。”

他深吸一口气,继续说道:“为了京师的安稳和百官的安心,臣斗胆建议让锦衣卫接手此案。锦衣卫中能人辈出,定能早日破案。”

说完,他不动声色地将案件推向了锦衣卫。这种时候,能推则推,实在推不出去再说。破案是功劳,破不了案就是罪过。王庭梅是他的亲信,顺天府尹这个职位绝不能有任何闪失。

崇祯皇帝沉默片刻,目光在张忻和王庭梅身上扫过。两人见状,连忙附和道:“臣附议!”

“废物!朕也知道你们是废物!”崇祯皇帝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既然你们想把案子甩给锦衣卫,那就让他们去办吧!”

三人同时松了口气,齐声道:“谢陛下。”

随后,皇帝挥手让他们退下:“都回衙门各司其职吧。王承恩,宣李若琏觐见。”

李邦华带头施礼后退出暖阁。李若琏早已在外等候多时,他急匆匆地走进殿门,行过君臣之礼后,见左右无人便低声禀报:“陛下,臣已不负重托。”

“嗯,你做得很好。”崇祯皇帝满意地点了点头。

李若琏激动得再次施礼谢恩,随后他向前迈了一小步,再次低声说道:“陛下,臣此次共缴获现银四万两余,其余家产折算成银两约有二十万两之多。这么多钱财,臣实在惶恐……”

李若琏也未曾想到会收获如此巨额财富,若不是事先准备了马车,单凭人力根本无法搬运完这些财物。好在昨夜狂风大作加上京师戒严以及他锦衣卫指挥使的身份掩护,他才得以悄无声息地离开现场。

崇祯皇帝大手一挥显得极为大方:“这些银子你就留着吧,以后用钱的地方还多着呢。至于那些家产也一并留下吧,在追查凶手的时候或许能派上用场。”

然而实际上崇祯皇帝的心思却远非如此简单。如果有一天东窗事发,他完全可以将责任推到李若琏身上——人是他杀的,钱是他花的,与我崇祯有何干系?

李若琏感动得热泪盈眶,再次跪地谢恩。然而不等他站起身,皇帝的旨意已经传来:“关于朕遇刺的案件以及陈演和光时亨灭门的案子,朕都交给你去负责了,限你一日内破案!”

李若琏心中一凛,不禁感到一阵迷茫,顿时困惑不已。皇帝的旨意不就是让自己审查自己吗?这真是前所未闻之事!

李若琏眉头紧锁,沉吟片刻后,谨慎地问道:“陛下,您可否有心中的疑虑之人?”

崇祯皇帝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有,成国公朱纯臣的嫌疑最大;其次便是那些流贼与建奴在京城的细作。”

他顿了一顿,语气坚定地说:“至于具体是谁,你们只需一查便知。”

李若琏点头称是,随后恭敬地告退。

崇祯皇帝用过简单的早膳后,突然想起了什么,对王承恩吩咐道:“摆驾坤宁宫。”

坤宁宫,周皇后的寝宫,又称“中宫”,是后宫的核心所在。

周皇后见崇祯皇帝此时前来,心中不禁有些诧异。平日里,这个时辰陛下要么在上朝,要么在处理政务,怎会突然来到她的寝宫?

她看着天边初升的太阳,脸上泛起一抹淡淡的红晕。

“臣妾给陛下请安!”周皇后一袭白衣,步伐轻盈而典雅地走到崇祯面前,施了个后宫礼。

尽管已经三十三岁,但周皇后依然保持着玉立冰清的气质,肌肤光洁如新。

崇祯皇帝看着眼前的美人,心中的疲惫瞬间烟消云散。他挥手让左右退下,然后拉着周皇后柔软温热的小手,一同坐在了暖榻之上。

周皇后脸色微红,显得有些局促不安。虽然两人是老夫老妻,但崇祯皇帝很少如此认真地端详她。

“嘉定伯的事,梓童应该已经知晓了吧?”崇祯皇帝轻声问道。

周皇后闻言一震,她知道崇祯皇帝昨夜的行为已经在后宫引起了轩然大波,而她的父亲嘉定伯便是那第一个被“明抢”的人。

她轻轻点头:“陛下,臣妾已有所耳闻。”

“你会怪朕吗?”崇祯皇帝直视着周皇后的眼睛。

“陛下乃一国之君,需高瞻远瞩,臣妾怎敢妄议陛下所为?”周皇后低头回答。

“但你是朕的皇后,六宫之主,更是朕的结发妻子。与朕说说心里话又有何妨?”崇祯皇帝温柔地抚摸着周皇后的秀发。

周皇后抬起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嘉定伯身为臣妾之父,更应起到表率作用。”

崇祯皇帝听后深感欣慰,他站起身拿起一张邸报问道:“梓童,你的文笔如何?”

邸报,作为古代朝廷内部传阅的报纸,对于外界而言一直是个神秘的存在。但在周皇后看来,这突然的问话让她有些摸不着头脑。

她微微低头,有些谦逊地说:“臣妾虽读书识字,但文笔拙劣,恐难胜任。”

崇祯皇帝笑着摇摇头:“朕说的邸报非彼邸报。朕打算印刷一批邸报,第一期就由皇后主笔。”

“邸报?”周皇后惊呼一声,脸上露出惊讶之色,“陛下,这万万不可!”

邸报作为官方报纸,其内容关系到朝廷的威严与形象。周皇后深知自己无法胜任这一重任,更担心因此坏了后宫不干政的规矩。

崇祯皇帝见状安抚道:“梓童勿虑,朕自有安排。”

他拿起一张宣纸,开始为周皇后讲解邸报的版面安排和内容规划:“这邸报将分为六个区域……”

他逐一介绍每个区域的功能和重要性,以及撰写邸报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周皇后听得津津有味,不时点头表示赞同。

最后,崇祯皇帝总结道:“这邸报不仅能让百姓了解朝廷的政策和动向,还能传递民间的声音和意见。只有让百姓信任皇帝、信任朝廷,我们才能共渡难关。”

周皇后听后深受启发,她终于明白了崇祯皇帝的良苦用心。她深吸一口气,坚定地说:“陛下放心,臣妾定当竭尽全力完成这一重任。”

崇祯皇帝满意地点点头:“很好。写完后给朕看看底稿,没问题的话便让司礼监经厂和内官监负责印刷。”

他顿了一顿,又补充道:“再让锦衣卫去街上找些机灵的孩子贩卖邸报。每份邸报售价二文钱,一文归朝廷,一文归贩卖者。”

周皇后听后点头称是,“臣妾遵旨。”她恭敬地回答。

$(".noveContent").last().addClass("halfHidden");setTimeout(function(){$(".tips").last().before("点击继续阅读本小说更多精彩内容,接着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