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刘备毒杀刘琦 第二十七章:毒计未能成功?众人抨击!

所以才给司马白冠以恶名。

但由此也可见此人谋略之可怕。

而荀彧此时也是摆了摆手,说道:

“伯达可能还不知道,刘备已经任命荆州名士诸葛亮为军师。”

“那个司马白已经不知去向,此刻恐怕已经返回家乡。”

“倒是丞相若用此计,日后谁还敢来效忠国家?”

“丞相乃大汉的支柱,社稷的能臣。”

“如今率领王师讨伐叛逆,又何须用这等毒计?”

“想出这计策的人,用心极其险恶。”

“此举必令亲近者痛心,仇敌则快意。”

任峻并未在意荀彧话中的不悦。

他听说司马白已不在新野,脸色稍微缓和了一些。

随后他叹了口气,说道:

“这计策确实太过狠毒,违背人伦。”

“恐怕是程昱,或是贾诩的主意。”

“然而荀公达随军辅佐丞相,难道没有劝阻吗?”

荀彧又是深深地叹了口气,无奈地说道:

“荀攸性格温和,不愿得罪人,且做事顾虑太多。唉……”

“我料想他即便心中存疑,亦断然不敢直陈己见,反对此计。”

“此计虽可短暂得利,然日后恐为我军埋下祸患之根!”

“此事关乎大汉朝廷之威严,若行此计,日后恐难收拾!”

“不论此计出自何人之手,其用心之不纯,已然一目了然。”

“我必须亲笔书信一封,劝谏丞相。”言罢,荀彧心中波涛汹涌,起身持笔,亲自撰写劝谏之辞。随后,命人星夜兼程送往荆州前线。

而在新野城外,曹军当晚调动重兵,竟将所有病亡之卒尽皆送至刘备军中。其后,他们却未发起任何攻势,只待天色微明之际悄然撤退。

守城将士们望着曹军远去的背影,满腔愤慨难以发泄。

关羽立于城头,双眼赤红,目光紧紧锁定着撤去的曹军。

他一生征战沙场,却从未经历过如此憋屈的战斗。曹军未战而退,令他们守军倍感屈辱。更令他愤怒的是,即便受到如此羞辱,他们也无法出城追击。

军师在大军撤离之前曾下令,关羽不得擅自出战。以关羽的军事智慧,自然明白这一决定的深意。他本欲坚守城门,誓死不让一兵一卒进城。然而,他万万没想到,对面的曹军竟然连攻城的意思都没有。

“曹贼!无耻至极!”关羽心中暗骂,一拳重重砸在城头的石墙上。他对曹操的好感已荡然无存。

“传我军令,速将这些投进城中的尸体收集起来,一律就地焚烧!”

“不得擅自搜刮死者身上之物,违令者斩!”

即便是这位威猛无比的大将,此时也只能如此下令。

他无法对付对面的曹军,只能尽快处理这些尸体。若任由这些尸体暴露在城中,后果不堪设想。

更重要的是,他必须防止手下士卒与这些尸体过多接触,否则新野城恐将沦为瘟疫之地。

次日清晨,曹军大帐之内,曹操俯身于案几之上小憩。

昨夜他紧张了一整夜,此时疲惫不堪。

他整夜都在关注前方的战事,期盼着刘备能按捺不住率军反击。

然而,他等了一夜,刘备那边却毫无动静。

更令他失望的是,前方不断传来消息,守城的关羽始终坚守在城头,未曾离开半步。

曹操心中不禁感慨万分,对昔日颇为欣赏的关羽也感到惋惜。

恐怕今夜之后,生死难料!

曹操心中思绪翻腾,长叹一声,感慨道:“此乃命运多舛啊!”他暗自下了决心,若关羽不幸身陨,必将吩咐那文笔出众的陈琳,为这位当世豪杰撰写传记,立碑以纪念其英勇。

夜色逐渐退去,天色开始泛白,曹操终于沉沉睡去。直至日上三竿,许褚承受不住门外文武百官的压力,只得入内轻声唤醒曹操:“主公,时辰不早了,众大人们都在外面候着呢!”

曹操从睡梦中缓缓醒来,眼中带着一丝迷蒙。

许褚见状,心中稍安,毕竟主公有梦中惊人之举,若是醒来后性情大变,他亦难辞其咎。

洗漱过后,曹操略显疲惫地发布命令:“传令下去,召集文武百官,共商大事。”

不一会儿,群臣纷纷入帐,等待着曹操的召见。然而,曹操翻阅着手中的军报,却觉得索然无味。他惊讶于刘备的沉稳,竟能如此按兵不动,毫无反击之意。

帐中议论纷纷,群臣对昨夜之计心存疑虑。夏侯渊眉头紧锁,说道:“丞相,昨夜新野城中静如止水,抛尸之计似乎未能奏效。”

曹洪也急声道:“是啊,丞相,或许今日我们应派兵试探一番,以探明新野城的虚实。”

他们都没想到,将那些尸体抛入城中,竟如同石沉大海,毫无反应。

更让他们惊讶的是,关羽竟然整夜守城,似乎并未受到任何影响。

此时,掌管军中书信往来的钟繇取出一封信件,呈递给曹操:“丞相,今早许都有书信来,乃是荀令君所书,请您亲自过目。”

在场的文武百官,无论是荀攸等谋士,还是夏侯渊等武将,都默默地看着曹操。虽然他们并未看到信件内容,但也能猜到一二。荀彧定是写信来责备他们,未能劝谏曹操,致使他陷入如今的困境。

曹操接过信件,细细阅读。

信中,荀彧言辞犀利,指责他们身为朝廷重臣,却未能阻止曹操的错误决策。曹操阅信后,心中五味杂陈。

他明白荀彧的担忧并非无的放矢,但他也有自己的苦衷和考量。

面对荀彧的责备,文武百官也感到既委屈又无奈。毕竟,这计策乃是司马懿等人所出,他们只是奉命行事。然而,如今却要承受荀彧的责备,实在是有些冤枉。

他们实际上与新野并无直接利害牵扯,然既已领取了曹操的俸禄,自当竭尽全力为其办事,分担其忧。

面对军中诸多棘手之事,众人皆觉束手无策,更糟糕的是,曹操竟信了司马白的谬论。

那么在此的各位大汉之臣,皆应为此承担部分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