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855章 瓦良格号回国

就在常浩南出席合作项目签字仪式的几乎同时。

辽省,达利安(bushi)……

咳咳——

连海造船厂。

渐落的夕阳照耀之下,一艘引水船带领着两艘拖船渐渐出现在岸边一众人的视野当中。

而跟在整个船队后方,一艘锈迹斑斑的庞然大物也逐渐从地平线以外浮现出来。

由于最终仍然被禁止通过苏伊士运河,因此在经过了足足九个多月的长途跋涉之后,以尼古拉·奇克尔号为首的拖船队才终于将瓦良格号给拖到了行程的目的地。

一路上的艰难险阻,即便是没有亲身经历的人,也能从任务负责人朱玉周提交的航海日志中看出一二。

尤其是这艘既无动力也无舵效的庞然大物在绕行非洲大陆的过程中。

由于好望角恰好地处莫桑比克厄加勒斯暖洋流和本格拉冷洋流的汇合处,因此惊涛骇浪常年不断,在拖船队通过时,巨浪差点把尼古拉·奇克尔号后面的拖绳拍断,船队迫不得已雇佣了第二艘拖船,才勉强顶着恶劣的海况控制住瓦良格号的航向,没有让这艘巨舰随波逐流地漂走。

而后来在通过非洲之角时,果然又发生了行程开始之前众人最担心的事情。

整个拖船队被海盗,或者至少表面上是海盗的可疑船只盯上。

最后还是被一艘来自沙特海军的巡逻舰解了围……

后来又经历了被恶意阻拦航路、马六甲海峡通行许可等一系列阻碍,才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

在即将进港靠岸之前,引水船和尼古拉·奇克尔号拖船同时鸣响了一声悠长的汽笛,向正在岸边翘首以待的近百名海军,以及船舶工业系统的同志致敬。

岸上的人群也随之报以热烈的欢呼声。

为了尽可能降低国际影响,华夏并未请任何媒体对此事进行报道。

只有几名来自军报和船舶重工宣传部门的同志,从不同角度拍摄了几张照片用于留档。

连海造船厂的一号码头上。

孙苏光正在和另外几名同事,以及来自黑海造船厂的技术顾问一起,站在一处高台上看着正缓缓向隔壁舾装码头靠拢的瓦良格号。

其中自然包括瓦列里·巴比奇。

早在年初的时候,他就已经在吴懿范的安排之下到了连海,并在随后跟其他同样来自黑海造船厂的工程师们参与了几个大型船舶建造项目的技术攻关。

当然是以顾问的身份。

一直到大约一星期之前,包括他在内的5人突然得到通知。

马上移交手头的项目。

紧接着,又过了仅仅两天,他们就被安排到了一处位于远郊的别墅区居住。

再然后,就到了今天。

“你们……应该是真的准备继续建造这艘船吧?”

巴比奇向站在不远处的孙苏光问道。

实际上,他当然知道答案——

虽然华夏人此前也通过不同渠道购买过几艘已经退役的航空母舰,但他作为全程参与其中的局内人,明显能感觉到,这次的情况不一样。

航母本身的技术资料、黑海造船厂和亚速钢铁厂的相关人员、“尼特卡”航母训练设施……

如果不是下定主意要在瓦良格号的基础上进行续建,那么完全没必要费大量资金和精力去引进这些配套的东西。

也没必要急吼吼地把他们几個参与过1143项目的资深技术人员单独拉过来。

但是,当巴比奇时隔大半年时间,真的再次看到这艘久别重逢的老伙计时,还是不由自主地问出了这个问题。

他想再确认一下。

“当然。”

孙苏光回过头,看着因为兴奋而身体微微发抖的巴比奇:

“今年年初的时候,上级单位,以及海军已经明确了这个要求。”

“我们华夏已经具备了单纯按照军用规格建造一艘6万吨级大型船舶的技术和经验,但航空母舰毕竟是一个复杂,而且全新的课题。”

“所以相比于完全从零开始,在已有的基础上继续发展,效率会更高一些,也能减少很多试错的成本。”

“这也正是我们把您请来的原因。”

当从翻译口中听到这段回答时,巴比奇禁不住加重了呼吸。

好一会之后,他才重新看向已经靠泊在岸边的瓦良格号:

“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我们可以尽快组织人手,开始对整艘船的情况进行摸底。”

这时候,旁边的另一个人插进话来:

“之前我们拿到的技术资料里面,应该有这艘船的设计图纸吧?”

“图纸应该是有的。”

巴比奇点了点头:

“不过这艘船已经停工了将近十年,中间还分多次拆除过一些设备。”

“另外,中间大概有五六年时间,黑海造船厂的码头都是无人值守的状态,所以肯定还会有一些东西被私自上船的人偷走,这些情况无论是我,或者其它任何人,都不可能完全掌握。”

“前年你们提出来准备买这艘船的时候,我也考虑过排查一次整舰情况,不过根本组织不起来足够的人手,这艘船有20层3000多个舱室,靠一两个人根本不可能完成……”

听过他的解释之后,孙苏光当即回答道:

“我们的项目团队需要从全国的船舶工业系统抽调技术人员,所以还在组建当中,人手的话……眼下可能不是很充足。”

“不过船上最重要的应该是跟动力、航空以及武器系统有关的舱室,我可以先派出大概五十人,从这些重点位置开始。等到项目团队正式组建完成,再加派一部分人手。”

巴比奇突然觉得心中涌起一种幸福感。

这种工作得到组织支持的感觉,他已经有好多年没有体会到了:

“其实五十人也足够……我一开始本来只是想和你要二十或者三十个人来着……”

孙苏光和另外几名同事相互对视了一眼,彼此都从对方眼中看出了些许震惊。

刚才巴比奇说前些年自己没有足够的人手,他们都以为对方可能需要的几百号人这种规模的团队。

毕竟偌大一个黑海造船厂,光是被吴懿范给赚到华夏,并最终通过审核留下来的就有上百人。

结果……竟然连二三十人都组织不起来?

显然,基层组织架构完全崩溃的后果,是他们这些没有经历过的人完全想象不到的。

此前众人基本都是在拿国内前两年的大下岗作为类比。

但这么一看,似乎完全不是一回事……

巴比奇看了看周围突然沉默下来的一众人,还有点莫名其妙。

不过稍微停顿了一下之后,他还是继续道:

“另外就是,如果你们真的准备使用一艘航空母舰,那么对于舰载机的研发……或者是采购,也差不多应该同步开始了,否则只有一艘船的话,是无法发挥作用的。”

“舰载机……”

听到这里,周围的几个人纷纷露出了笑容:

“根据这些年的经验,我觉得应该担心的,反倒是咱们这边的进度会不会太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