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修仙县令,被徐妙云赖上了 第13章 徐达庆幸,三族算是保住了!(求鲜花求收藏)

朱元璋对自己的儿子都动了杀心,何况是徐家。

如若和朱棣联姻,徐家的三族肯定是保不住了。

看朱标要落下风,赶紧收心,抓紧上去帮朱标夺剑。

朱桢见现场乱作一团,摇头说道:“治标不治本!”

朱元璋一脸迷惑,停下和太子朱标以及徐达夺剑的行为。

朱桢解释说道:“后世之所以出现靖难之役,并不在于个人原因。”

“而在于藩王就藩的制度存在缺陷。”

“就算是杀了燕王,还有秦王、晋王等其他王,连绵不息,难道全部都杀了?”

慌张坐地上,气喘吁吁擦汗的朱棣,悬着的心放下。

这县令还没坏到极点,没有趁机害他,算是有点良心。

朱元璋愣住了,仔细思索了朱桢的话之后。

丢下了剑,然后朝朱桢走去。

满脸虔诚,虚心求教。

“朱桢,看你说的头头是道,想必也该有解决之策。”

毕竟他儿孙再多,皇帝只能有一个。

其他儿孙也得有安排的政策,才不至于乱套。

朱桢摆起了架子。

“拿笔来!”

朱元璋赶紧瞪向朱棣。

“赶紧取笔墨来。”

朱棣愣住了,确定朱元璋是在跟他说话,屁颠屁颠,还是去跟狱卒要笔墨了。

很快狱卒送上一支毛笔,徐妙云亲自研磨。

朱桢蘸着墨汁,用毛笔在墙壁上龙飞凤舞写下。

“藩王全部留在京师,无诏令不得离开京师半步。”

朱元璋摸着胡子,看傻眼了。

这与他的藩王就藩政策,完全是背道相驰。

“为何要这样做?”

太子朱标也有点不理解。

当初朱元璋制定藩王就藩政策的时候,还跟他讨论过。

他认为朱元璋的政策,还是可取的。

并非一点优点没有。

朱桢指着墙上的内容解释。

“藩王有皇室血脉,从血统上是有资格继承皇位的。”

“如果实封,前往封国,势力做大,必然有能力威胁到皇权。”

“留在京师,遥领封地,时刻在朝廷的掌控之中,避免骨肉相残。”

朱桢所言非虚,终明朝一代,藩王造反连绵不绝。

虽然说除了燕王朱棣造反成功了,其他都是小打小闹,但是却一直没断绝。

制度的缺陷必然会增加权力野心的**。

燕王朱棣激动的一拍大腿。

“父皇,这政策好。”

“这样,我就不用和大哥二哥他们分开了,也不用和爹娘分开了。”

朱棣这时候年轻,想事情也简单。

心思远没有后来那么复杂。

朱元璋听完,也觉得不错,但是看到朱棣反应这么大,顿时黑了脸。

哼了一声。

朱棣一开始挠挠头,有点莫名其妙。

突然想起来,之前朱元璋动怒要打死他的原因之后。

嘴角顿时一抽,一巴掌拍在他的嘴巴上。

懊悔的不得了。

瞧他这张破嘴。

这时候,说啥都不对,他还是谨慎些,少发言。

不过等朱棣后知后觉意识到,这条妙计是朱桢提出来的。

脸色又黑了不少。

虽然之前朱桢干的不是人事。

但是有一说一,这制度确实不错。

太子朱标听完朱桢的吩咐之后,看向朱元璋。

兴奋说道:“父皇,我觉得朱桢说的有道理。”

“让藩王留在京师,就能避免权力增大,威胁皇权。”

“父皇可以采纳。”

朱元璋没表态,看向朱桢说道:“此条政策可杜绝藩王做大威胁皇权。”

“但如何合理控制后世宗室的规模问题,该如何解决?”

瞧见朱元璋如此好脾气地请教朱桢,大将军徐达的心情如过山车一般。

不久前,朱元璋想处斩朱桢。

但这才过去几日,朱元璋对朱桢的态度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朱桢有本事。

徐达看了看,认真在研磨,又时不时偷觑朱桢一眼,散发崇拜光芒的徐妙云。

嘴角一抽。

但是这次,徐达的目光多在朱桢身上停留了几分。

认真思考起了徐妙云和朱桢两人的婚事。

不过看到在一旁盯着朱桢,恨恨磨牙的朱棣。

徐达脸皮子一抽,这婚事暂时得缓缓。

但是朱棣与他女儿绝对无缘了。

目光扫向墙壁上,苍劲有力的政策。

徐达若有所思,这墙面上每个字都有极其大的价值。

朱桢看着如此年轻,思想就如此通透。

很是不简单。

朱桢已经听到了朱元璋的问题。

略微思索了一下说道:“宗室规模的问题是历朝历代的大问题,不好办。”

“过于优待宗室,宗室规模过大,必然会造成朝廷财政负担,与民争利。”

“甚至导致王朝的兴衰,国家的灭亡。”

“晋朝大封宗室子弟就是很明显的例子。”

“但是如果过于防范宗室,导致宗室过于孱弱。”

“万一有野心的权臣军阀篡位,又没有足够的制约力量,也不行。”

“秦朝秦二世继位之后,在赵高的忽悠之下,把兄弟姐妹屠戮殆尽。”

“最后他被赵高宰了的时候,没有宗室帮助他,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