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分类 男生 女生 书库 完本 排行 书单 专题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 > 家父汉高祖 > 第430章 倭在韩东南

家父汉高祖 第430章 倭在韩东南

作者:历史系之狼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2-09-13 19:15:33 来源:69书吧

“哈哈哈,这画的可以啊!”

“不错,不错!还真不错!”

刘长站在廷尉牢狱内,看着墙壁上的绘画,叉着腰,满脸的喜色。

此刻,引入刘长眼前的是一个略显粗糙的壁画,是一个高大健壮的男人正在举着拳头,虽然粗糙,可刘长一眼就认出,这画像之中的正是他自己,这壁画并非是刘长的正面,采用的是侧面,只露出半张脸,在他拳头的面前,则是一个同样侧着脸在逃跑的人。

这位艺术家画的很真实,无论是刘长的面目特征,还是身材比例,都能看的清楚,可画的也很玄乎,因为那位逃跑的人只有刘长的手臂大小,刘长是很高大,可没有高大到这种地步,这种对比简直就是大人跟婴儿的区别,非常不正常。

刘长越看越觉得有意思。

这艺术家画的那个小人,显然就是他自己,他将自己的那种狼狈不堪,与刘长之间那种对比感都展现了出来,刘长觉得不足的,就是这表情没有画出来,让他看起来有些呆滞,神色很麻木。

跟大汉这边的画像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大汉当然也有很多类似的壁画风格的作品,可是两者的风格差异还是很大的。

而那位艺术家,此刻鼻青脸肿的,却依旧开心的手舞足蹈,也不知在说些什么。

这厮在牢狱之内,用着石头等非常简陋的“画具”绘制出了这副壁画,看守他们的甲士很惊讶,叫来了宣莫如,当刘长得知这件事后,玩心大起,便来到听闻里观看,不得不说,在这么短的时日里,能凭借着捡来的工具画出这样的画,这人还是有些本事的。

先秦没有职业画家的,大多都是兼职,一些士人和贵族会将绘画当作自己的兴趣爱好,属于文人画家。

有代表性的两汉文人画家,如蜀郡太守刘褒,大儒赵岐,尚书张衡等等。

在先秦,民间并没有出现以绘画为谋生手段的人,两汉时出现了一些民间画家,可地位很低,直到唐宋之前,画家的地位都不是很高。

至于在秦末汉初,呵,画家??去耕作打仗去!

在大秦当艺术家是有一定风险的,秦人连儒生都看不上,认为这些人对国无用,更别提其他与农工军无关的职业了。在大秦唯一受到认可的民间正式画家是巫,很多巫会绘画出鬼的图桉,教导人们要如何驱赶打杀这些不同的鬼,就是负责教会人们正确的区别出不同的鬼。

官方当然是有宫廷画家的,不过秦国到底有没有宫廷画师,后人也不知道。反正大汉是有的,大汉的少府里,有个官职叫画室署长,这里就是有皇室的画家,代表人物有毛延寿,刘白,阳望等等。

以大汉全方位抄...借鉴大秦制度的情况来看,大秦的少府大概也是有皇室画工。

那大汉出现的职业民间画家主要是做什么呢?其实跟大秦的那群巫差不多,也是挺吃香的工作,拿的钱虽然不多,但是基本上不太可能与自己的客户打交道,他们的客户满意率能达到百分之百,也不会轻易来找他们麻烦,找茬退钱什么的也不存在。

他们是给死者墓葬里作画的。

至于希腊这边,画家的地位虽然比大汉这边高,可并没有出现职业画家,直接归类在贵族艺术家的行列里。

翻译很快就出现了,这位翻译其实就是这些人雇佣的私人翻译,只是,他们应该从自己国内雇佣的,在大汉的西域诸国里雇佣,还指望这个商贾能为自己说点好话,这不是如意行为吗?

不过,刘长还挺喜欢这个翻译的,这厮有什么就说什么,翻译的功底可能不深厚,可对这些蛮夷还是挺了解的。

经过翻译的解释,刘长有些明白了。

“他一直都只是想给朕画画?”

“是啊,他还想给您修建凋塑...陛下有所不知,这些人的凋塑,我也曾见过,那些凋塑的身体,就跟您差不多,匈奴人总是说您是大力神...看来西边那些人也知道了您的威名。”

“身毒人简直比陇西人还要信鬼神...臣当年在陇西装巫..咳咳。”

商贾急忙低下了头。

刘长却笑着将他拉到了身边,“有话就说吧,过去的事情,我赦免你无罪!”

商贾咧嘴笑着说道:“陛下有所不知,当年的身毒人很凶的,他们的士卒常常劫掠沿路的商贾,我们都不敢过去,因此就只能做其他生意,我就拿了寻常的树枝,随意凋刻涂抹一番,拿到陇西去,说是有大巫祝福的树枝,可以驱鬼,结果陇西的贵人就花重金买了下来...匈奴人也很信鬼神,我也曾用这样的办法骗过匈奴人,只是匈奴人不愿意给钱,直接抢....”

“后来我们去身毒,刚进了货,就遇到了大风沙,不能出行,无奈之下,只能故技重施...结果身毒人比陇西人更相信鬼神,得知这是东方的神灵所赐福的,当地争夺的都打起来了...若不是怕出事,我们都差点卖掉所有货物直接在那里当巫了....”

商贾说着自己有趣的经历,却又急忙说道:“都是从前犯下的过错,请陛下恕罪!”

刘长显然并不在意,一把将他拽起来,“无碍,你仔细说说身毒那边,他们真的很相信这些?”

“是啊,这些外来人还好,那些土着民,哎,一言难尽,陛下亲眼看看就知道了,在大汉,若是有人生来少个手,就会被遗弃杀死,可是在那边,他就会被当作神灵....”

刘长眯了眯双眼,又看向了一旁的那些大夏使者们,随后看向了那位艺术家。

“你叫什么名字啊?”

翻译说道:“他叫兰登,他说自己是大夏国的宫廷画家,这次是跟着来记住大汉的情况,回去后再画给他们国王的....”

“兰登啊,不错...不错。”

刘长笑呵呵的说着,随即,他释放了这些使者们,让他们暂时在长安休息。

......

“陛下,您要派遣使者回访大夏,出使身毒诸国,派遣行人军前往那边,欢迎他们的画工,巫前来,我都可以理解....”

“可是,您说的用神灵来讨伐神毒,我就根本无法理解了...您怎么能...这,您不是不信鬼神的吗?”

冯敬满脸的纠结,完全跟不上这个暴君的思路,你怎么想一出是一出啊?

用神灵来征服又是什么意思??

您老人家这是准备效彷秦国驱赶鬼神来服徭役吗??

咱们不能什么都学秦国啊!

汉朝继承了秦国一系列的制度,可是在对鬼神的态度上,还是更多的继承了楚国,敬而远之。毕竟刘邦就是个楚人,朝中大臣大多也都是楚人,刘长论祖籍那也是正儿八经的楚人,只是出生在关中而已,所以秦末的战争,就是一大群楚人抢夺天下,几个外地老出谋划策。

刘长此刻完全没有开玩笑的意思,他认真的说道:“目前大汉并没有征服身毒的实力,主要是我走不开....”

“不过,虽然士卒不能到达,可威名能到啊...就那些画画的,搞凋塑的,就能让那边的人都知道大汉的威名,若是我们派遣人,多进行交流,首先是能看清那边的情况,同时也能传播我们的威名,若是匈奴人将我当作神灵传播在身毒,你说以后当这位神灵带着大军前来的时候,他们是不是就会害怕,会主动来归降呢?”

“这....”

冯敬还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说法。

刘长接着说道:“当初我出征匈奴的时候,匈奴人看到我胯下的白马,就吓得急忙逃窜,来到一些部落,当地的巫就带着人来叩拜,将我当作神灵来崇拜....”

“可身毒那边未必会这样啊!”

“陛下不能因为商贾的一句话就进行判断啊!”

“对呀,所以这才找你来商谈啊,不然朕早就下令让周相来操办这件事了。”

冯敬抿了抿嘴,苦笑着说道:“陛下还得等一等,行人君还不曾操练好。”

大汉九卿,每一个所拥有的班底都是很奢侈的,负责外交的典客同样也是如此,他麾下的部门分为行人,译官,别火三令,加上在各地的郡邸长丞。其中这个译官令,就是负责王朝对外翻译事务的,译官令麾下有很多的译者,这些人精通不同地区的语言,文化,文字等等,在他们朝见的时候能担任翻译的要任。

可目前的译官里并没有会大夏语的,因此只能用那位西域商贾,冯敬已经准备招这位商贾在译官里任职,就负责大夏语这方面,同时,冯敬已经在各地寻找会身毒语的能人,准备都招进来。

对任何人来说,在九卿麾下当属吏的差事,那都算是美差了。

因为这次的事情主要是以大夏那边为主,因此冯敬要培养的行人军,必须都要掌握当地的语言。

可行人军要接受的操练很多,语言难关都不曾克服,还没有做好准备。

刘长并不慌,他笑着说道:“行人军可以继续操练,大夏像兰登那样的画工,就是最好的行人军啊!如果我们无法派人过去,那就让他们多派人过来!”

“最好是能在他们民间也掀起风波....”

“若是能找到一批身毒人为我们所用,那就更好了。”

“朕是不许大汉信奉鬼神,可人家国外的要相信,朕又能怎么办呢?管不着他们啊!”

冯敬皱着眉头,坐在一旁,也沉思了起来。

“这样吧,这件事,你稍微用心,这些蛮夷看起来都不聪明,你应当是能对付的,多告诉他们一些朕的事迹,你知道该怎么说的....让这些人尽快回去,对了,老师不是在西域吗?让他也帮个忙,若是能护送就送一送,别让这些人被匈奴人给干掉了....”

韩信此刻正在西域,负责对身毒的诸事。

说真的,若非韩信在西域,这些大夏的使者也未必能安全来到这里,韩信主动出击,将匈奴人游荡在西域门户边的爪牙都给砍断了,还常常以夏侯灶等人为先锋,抓捕在外头的那些贼寇和匈奴人,将他们当作奴隶来修建驿站,道路,沿路的驿站可以确保消息的流通,而道路可以让确保军队迅速赶到。

另外,韩信还派遣车骑主动出击,以夏侯婴为将,不断的试探匈奴人。

之所以要千里迢迢的将河西的夏侯婴调过来当将军,是因为他的儿子不给力,夏侯灶担任先锋,斩获极多,获得了大量的军功,结果得意忘形,宴席上喝多了,一言不合,便将前来庆贺的将军周灶给打了一顿,他打人的原因很简单,凭什么你也叫灶?

于是乎,他那费尽心思得到的军功只能拿来给他赎罪,稳步不前。

韩信认为这厮虽然勇勐,可是浮动太大,不够稳定,因此将他的阿父叫来继续担任将领,夏侯婴年事已高,却并没有辜负韩信的信任,一战所得到的俘虏比夏侯灶三四次出征的还要多。

而在阿父麾下担任先锋之后,夏侯灶就不敢闹腾了,眼睁睁看着阿父疯狂的获得军功。

卢他之笑话他:壮则未变。

夏侯灶只是得意的告诉他:阿父这是在给我办事呢,反正他这爵位食邑迟早都是我的。

韩信目前的职务,就像是大汉版的“印度先遣军总督”,是在为以后讨伐身毒做准备,韩信向来是重视情报的,他也组建了类似行人军的情报机构,不过,他采用的却都是西域人,尤其是那些与身毒人相似的西域人,主要是中原人在那边太容易被发现了,相貌差异太大。

.......

随着春季的开始,辽东的汉军再一次发动了进攻。

超过六万人的汉军从三个方面发动总攻,马韩人用了整整一个寒冬所修建的防御工事,却只想是纸湖的一般。因为在汉军冲锋的时候,马韩的士卒就出现了逃亡,投降,乃至叛乱的行为,这些人被将领们当作牲畜来用,心里早就憋着一股怒火,在汉军给与的勇气之下,直接反咬一口,马韩王费尽心思,以冻死数万人为代价修建的隔绝工事,紧紧阻挡了汉军半个时辰。

无论多强大的堡垒,一旦内部出现了裂痕,那么它倒塌的速度也就非常的迅速。

汉军几乎没有再遇到什么抵抗,被马韩王折腾惨的百姓们,自发的来迎接汉军,甚至要求跟随汉军一同作战。

坐在战车上,看着远处那些因为拿到粮食而欢呼的马韩人,徐厉不由得摇起了头。

他最初也是跟燕王一样,对浮丘伯这些人的话不以为然,可他怎么也没有想到,效果居然如此明显,是因为马韩王太配合的缘故吗?在最寒冷的时候,逼迫士卒去修建工事,连冬衣都不给发,要知道,如今汉军都会给俘虏们发冬衣,免得他们被冻死,这待遇连俘虏都不如,他们不反你反谁???

虽说这里的马韩人没什么礼仪,这一路上,处处都能看到一些露着上身的人,住在陵墓一样的房子里的人,可就是动物,它也能明白待在哪里会更好。

浮丘伯的理论,他所提出的仁义,那只是个口号,真正要做的,就是分化其民众,直接来说,收买人心,用粮食,衣物,温和的态度来进行收买,就是这么的简单。

而马韩的国力是拼不起的,他们就是愿意,也发不出粮食,给不了冬衣,哪怕是温和的态度,他们也给不起。

这都是建立在强大国力的基础上。

汉军的先锋部队已经逼近了对方的王城,而这座刚修建起来的王城,是根本挡不住汉军的。

此刻,马韩王带着亲近的属下正在飞速逃离,这位马韩王叫其苗,他为人凶残,可还不算太傻,在知道防线被攻破之后,他就下令让自己的儿子担任国王,自己则是带着心腹们直接跑了,他的目的是跑到海边,他们在那里还有不少船只,他们要航行,离开这片土地,找到一个岛屿去生活。

此刻没有发明出正式的海船,可用江船出海的事情还是有的,只是这么做风险巨大,去十艘没六艘,沿着近海航行还可以,一旦远行,死亡概率就会变得十分的巨大。

马韩王提前准备好的这些船只里,装有钱财,粮食,布帛,乃至美人。

在心腹们的陪同下,他匆匆上了船,很快,这些停靠着的船只就出发了。

可就当他们刚离开后不久,远处竟出现了一支庞大的舰队。

船只上所悬挂着的汉字旗,依稀可见。

“黄头...是大汉黄头!

跑!快点!

马韩王惊恐的大叫了起来,急忙改变航道,迅速逃离。

而此刻,在船只上的周胜之也注意到了这些人,周胜之急忙让上头的瞭望员汇报情况,并且很快做出了判断,“这船上肯定是大鱼!快追!追上这些人!将他们的头砍下来!

一位黄头急忙走上前,“将军,我们不熟悉这里,而且再往前走,那就会远离陆地,会非常的危险...”

“那你下令,让大军在这里守着,等着樊亢,调三艘大船,我亲自去追!

“唯!

两支舰队顿时就在这片海域上开始了追逐战。

ps:并非是老狼瞎编,史记记载了汉武帝讨伐朝鲜时动用了水军,而后汉书又记载了三韩曾经跟倭人有过往来,甚至燕王就曾派人前往过那边,作为燕国后裔占多数的朝鲜三韩,知道有倭岛其实也很正常。

后汉书的原文:倭在韩东南大海中,依山岛为居,凡百余国。自武帝灭朝鲜,使驿通于汉者三十许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